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它是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統一的綜合學科,融合了藝術、技術、經濟等多學科知識。工業設計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人類生存質量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一個國家需要有創新的機制,一個民族需要有創新的思想和能力,一個時代需要有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江澤民同志曾提到:“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溫家寶同志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同志呈報的“關于我國應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的建議”做出重要批示:“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反映出了工業設計在產業結構中擁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設計的本質就是創新,模仿不是設計,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設計教育培養的學生如果只會模仿,那不但是教育失敗,更將是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的嚴重制約。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致使培養的多數工業設計學生模仿居多,創新不足,難以滿足當前社會對工業設計人才的質量要求。因此,必須深入探討工業設計專業的創新教育問題,切實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歸納現代工業設計中的仿生,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態的仿生
形態從其再現事物的逼真程度和特征來看,可分為具象形態和抽象形態。
1)具象形態的仿生
具象形態是比較逼真的再現事物的形態。由于具象形態具有很好的情趣性、可愛性、親和性、自然性,人們普遍樂于接受,在玩具、工藝品、日用品應用比較多。
2)抽象形態的仿生
抽象形態是用簡單的形體反映事物獨特的本質特征。是一種虛幻的,不實的形。抽象形態的仿生具有形態高度的簡化性和概括性,形態豐富的聯想性和想象性,同一具象形態的抽象形態的多樣性這三個主要特征。同時在應用于產品開發時,具有生產便捷,產品形態多樣化,滿足不同層次的顧客等優點。
2、功能的仿生
動物的某些方面的功能,實際上遠遠超越了人類自身在此方面的科技成果。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各種各樣的動植物能在各種惡劣復雜的環境中生存與運動,這是因為其運動器官和形體與惡劣復雜環境斗爭進化的結果。植物和動物在幾百萬年的自然進化中,不僅完全適應自然,而且其進化程度接近完美。今天,我們生活在科學技術飛快發展的時代,學習和利用生物系統的優異結構和奇妙的功能,已經成為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一個新方向。[3]
例如,科學家根據蜻蜒的飛行原理研制成功了直升飛機;根據加重的翅痣蜻蜒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人們仿效其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的棘手問題;又如根據蛙眼原理,科學家利用電子技術制成了雷達系統,能準確快速地識別目標;根據螢火蟲的光能轉化效率原理,人類制成的冷光源,將其發光效率提高十幾倍,大大節約了能量。
盡管如此,自然界的動植物千千萬萬,其許多高超的技能與奧秘人們尚未完全掌握,但可以相信,隨著仿生技術的發展,各種仿明會源源不斷地被應用到人類的生活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