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油紙傘的制作過程非常繁瑣,全部依賴手工完成。民間有諺語: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大致來講,分成如下幾步:
1.號竹:即選竹
2.做骨架:削傘骨,并進行水浸、日光晾曬等必要的技術處理,然后鉆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制成骨架。
3.上傘面:把裁好的紙粘上骨架,修邊、定型,曝曬
4.繪花:于傘面繪上圖案 ,曬干
5.上油:后在傘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目前中國內傳承較好的油紙傘作坊,如秦風漢月油紙傘、若水堂油紙傘等,仍然以傳統古法制造油紙傘,86道工序全手工操作,從削竹到繪制圖案都是全手工,沒有使用機器。材質也固守傳統,為的是保持其古法天成的韻味,不使其淪于工業化。比如傘托,必須是從大山里砍伐下來的通木。制作工具也歷史悠久,品質控制嚴格,要求“四溝”平整不露接頭、“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豬鼻孔”,涂桐油也要求均勻。傘面繪制也很講究,由專業畫師完成,主要取材于傳統國畫題材。也有各種民間題材,切合不同喜慶場合,比如婚聘的油紙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