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有機化合物,分子式C2H6O,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俗稱酒精,是常見的一元醇。
乙醇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低毒性,純液體不可直接飲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帶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能與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數有機溶劑混溶,相對密度(d15.56)0.816。
乙醇的用途很廣,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飲料、香精、染料、燃料等。醫療上也常用體積分數為70%~75%的乙醇作劑等,在國防化工、醫療衛生、食品工業、工農業生產中都有廣泛的用途。
酒精水溶液中純酒精的含量就是其濃度,我國是以容量(體積)百分數進行酒精水溶液的濃度計算的。如平常說的五十度酒是指在20℃時100體積酒精溶液中含有50體積純酒精。計算式:
酒精容量=(純酒精容量數/酒精水溶液總容量數)×
酒精度數=酒精容量×100
因為乙醇可以電離出極少量的氫離子,所以其只能與少量金屬(主要是堿金屬)反應生成對應的有機鹽以及氫氣:
結論:
(1)乙醇可以與金屬鈉反應產生氫氣,但不如水與金屬鈉反應劇烈。金屬鈉與水反應劇烈,鈉熔化,氣泡猛烈,反應生成的熱,可使鈉燃燒;而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很緩慢,形狀不怎么變化,氣泡很緩慢,金屬鈉沉在溶液底下。
(2)活潑金屬(鉀、鈣、鈉等)可以將乙醇羥基里的氫取代出來。醇的金屬鹽遇水則迅速水解生成醇和堿。
工業上一般用淀粉發酵法或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取乙醇:
發酵法
糖質原料(如糖蜜、亞硫酸廢液等)和淀粉原料(如甘薯、玉米、高梁等)發酵;
發酵法制乙醇是在釀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曾是生產乙醇的工業方法。
發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農產品,如谷類、薯類或野生植物果實等;也可用制糖廠的廢糖蜜;或者用含纖維素的木屑、植物莖稈等。這些物質經一定的預處理后,經水解(用廢蜜糖作原料不經這一步)、發酵,即可制得乙醇。
發酵液中的質量分數約為6%~10%,并含有其他一些有機雜質,經精餾可得95%的工業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