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信用等級評定按照上述評定內容分指標計分,設置A、B、C、D四級。3C認證的全稱為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
考評分在95分以上的,為A級。 納稅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評為A級:
(一)具有涉嫌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行為,至評定日仍未結案或已結案但未按照稅務處理決定改正的;
(二)兩年內(指稅務確定納稅信用等級之日起向前推算兩年)新發生欠繳稅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報送財務會計制度、財務會計報表和其他納稅資料的;
(四)評定期前兩年有稅務行政處罰記錄的;
(五)不能完整、準確核算應納稅款或者不能完整、準確代扣代繳稅款的。5同一申請單元內各型產品之間的差異說明。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與生產過程密切相關的職業健康與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與此相關的立法日趨嚴格,世界各國制定的各項強制性政策和措施陸續出臺,因此,越來越多的組織希望通過這項系統化、標準化方式的活動,促進其管理,以滿足日趨嚴格的職業衛生法律法規的要求。另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地參與世界經濟活動,各國職業衛生管理的差異使發達國家在成本價格貿易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職業衛生問題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技術壁壘之一,只有世界范圍內采取同一的職業衛生標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如同全球范圍內廣泛開展的IS09000、IS014000認證一樣。
衛生管理方案
組織應制定并維持一個或多個衛生管理方案,以達成其目標。方案中應包括如下之文件:
(a)組織內各個相關與階層為達成目標之權責分工;以及 (b)達成目標之方法與時程。
衛生管理方案應于定期及規劃之段審查。必要時,應修訂衛生管理方案,以說明組織之活動、產品、服務或運作狀況的變更。
訓練、認知及能力
在工作場所中擔任可能造成衛生沖擊之工作的人員,應具備能力。能力應以適當的學歷、訓練及(或)經驗加以界定。組織應建立并維持適當的程序,以確認各相關部門與階層的人員具有下列之認知:
符合衛生政策與程序以及衛生管理系統之各項要求的重要性;
員工之作業活動對衛生所造成之實際或潛在的衛生效益;
為了符合衛生政策與程序以及衛生管理系統之各項要求,包括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之要求(見4.7節),每個人所必須扮演的角色和負擔的責任;
偏離特定作業程序時可能造成的后果。
訓練程序應考試不同階層員工之:(a) 責任、能力及讀寫能力;以及(b)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