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設計?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基準設計聯合創始人、總設計師劉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Design = foresee + innovate 因為預見,所以創造。”設計是一種創造活動,沒有創新沒有設計,培養預見、預判、預想的能力,設計師方有機會展開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
產品結構設計工程師既要思索一系列的產品組件來完結各項功能,又要斟酌產品結構緊湊、形狀華麗;而且還要耐用、本質,又要易于興辦、下降成本價。故而說,結構設計師應持有和多宗旨的空間聯想力,并持有和跨領域的協調整合能力。依照各種要求與限制條件查找對立中的統一。而產品結構設計的蕞終目的是生產創造,用什么材料可以到達產品的功能和實在性是結構設計決定的,故而結構需要通曉各種材料特質和加工方法,倘若設計實現之后,發現自身設計出來的零組件產品模具廠基礎無法完畢出來,那就只好推翻重做了,時間和精力也就白搭進去了,這種景況是蕞可怕的,故而結構設計師在設計期間思考的問題充分的多,這就需要心思細膩了,不然,是會出現問題的。
1. 大陸制造業背景與趨勢分析
大陸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給工業設計師和工業設計產業帶來了機會。許多人紛紛預測大陸將是一個全新的制造業中心。低廉的人力資源是制造業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制造業中心是否就意味著大陸將成為區域工業設計中心?
作為制造業中心的初級階段,OEM模式(原配件生產)占的比例。長三角、珠三角的許多私營企業都是靠承接國外訂單來生存的。產品的外形基本上是國外廠家制定的或者是仿造的。
要提高制造業的層次,必須大力發展ODM模式(原創設計管理,也有人稱其為設計代工)和OBM模式(原創品牌管理)。香港的制造企業中,OEM模式占85%,ODM模式和OBM模式占15%。同香港的數字比較,大陸制造企業中OEM模式占的比例更多。
ODM模式大行其道之后,工業設計業的春天才會來臨。OEM時代、ODM時代、OBM時代都會對工業設計教育和工業設計師提出適合自身的要求。工業設計教育、工業設計實踐、工業設計研究都要根據這種產業模式的變遷而隨時進行調整。
3. 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三個階段
制造業的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工業設計發展的階段性。與OEM模式對應的是生產型的工業設計,與ODM模式對應的是營銷型的工業設計,與OBM模式對應的是策略型的工業設計。三個階段的工業設計產業,都會對設計師和設計服務提出自身獨特的要求,與之相應的,工業設計的教育也須隨之不斷調整自身,產業模式是工業設計教育的真正指揮棒。現行的許多錯誤的教育觀念,錯誤的課程設置,皆源于對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階段的模糊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