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會上,劉開先生首先由意大利的整體社會風貌談起,與我們一起聊聊對歐洲文化、文明的理解與感悟。
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它的文化藝術遺產是國家的瑰寶,也是發展旅游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今,在意大利到處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筑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什么是設計?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鶞试O計聯合創始人、總設計師劉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Design = foresee + innovate 因為預見,所以創造?!痹O計是一種創造活動,沒有創新沒有設計,培養預見、預判、預想的能力,設計師方有機會展開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
2. 工業設計重心:從教育界到產業界的轉移
引進工業設計概念,是老一代工業設計教育工作者的貢獻。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業設計概念從國外引入中國大陸。當時的企業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工業設計師。工業設計的出現不是基于企業的需求,而是遵循著“理論先行”的模式?!袄碚撓刃小睂е铝恕敖逃刃小薄?
“教育先行”模式導致了下列現象:一方面,高校工業設計教育空前繁榮,各地高校紛紛設計工業設計專業,招生人數也急劇增加,各種主題的工業設計研討會、工業設計節此起彼伏,熱鬧非凡;另一方面,工業設計產業并沒有真正形成,春天并沒有真正到來。工業設計公司的收費也不高。在跟一些工業設計公司負責人交流后,共同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累”。在廣東省,工業設計服務領域內的價格戰已經打響。價格戰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新生的工業設計產業將會走幾步彎路。
(3)策略型的工業設計
在自主品牌時代,設計將成為商業策略的一部分,設計策略將成為企業策略的重要部分(但對于設計策略能否成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尚不得而知,這需要實踐去檢驗)。設計也許能夠在這一時期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如的網上售書模式。決策型工業設計師將在這一階段涌現出來。
由于為時尚早,我們對這種策略型的工業設計認識上不可能十分清晰。但是有些趨勢我們是可以估計出來的。一是,產品形象識別成為可能,每個品牌都要有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也將體現在企業的所有產品家族成員中;其二是,設計的對象會有所拓寬。中國傳統向來重有形之物,輕無形之事。事與物同等重要,縮小而言,產品和服務一樣值得重視。企業不光銷售產品,還銷售服務。既然有產品設計,為何沒有服務設計?無形之事將成為未來的設計的重要對象。再將目光向遠眺望,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也不是沒有可能。其三是,設計方法上將更加強調團隊合作,團隊成員將來自更廣闊的領域,如哲學家、心理學家、材料專家、軟件專家等等(此即Philips Design所謂的“High Design”)。
這一設計模式的口號是:“設計創造品牌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