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雕塑是整體環境中的藝術作品:雕塑放置的周圍,有相應的景觀建筑因素、歷史文化風俗因素、人群車流因素,也有無形的聲、光、溫度等因素,這一切構成了環境因素。因此,決定雕塑場地、位置、尺度、色彩、形態、質感時都必須從整體出發,研究各方面的背景關系,通過均衡、統一變化、韻律等手段,尋求恰當的答案,表達特定的空間氣氛和意境,形成鮮明的視覺印象。當人們介入這一特點的空間中,隨著視覺的移動,會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有節奏、有韻律、視覺空間效果和所表達的氣氛與意境。
雕塑環境的人性化及環境雕塑的觸覺空間:現代城市的生活節奏緊張,超尺度的高層建筑林立,使人分隔、獨立,造成了人文負面影響。因此在城市的改造中,十分重視環境的人性化和親切感。在建筑上出現了步行街,共享空間,游樂雕塑,調整人們的心理。環境雕塑也大都采用接近人的尺度,在空間中與人在同一水平上,可觀賞、可觸摸、游戲,增強人的參與感。在形式上采用了豐富多樣的雕塑語言,形成各種情趣,滿足不同層次的人們精神要求和不同環境空間的特質。
現代環境雕塑語言的泛化:環境雕塑的發展,跳出了以往傳統、習慣的那種狹窄的表達范圍,更廣泛地吸收、借鑒眾多學科及姐妹藝術等不斷充實豐富自己。如從環境空間理論上,吸取視覺表現力因素,強調尺度感,出人意料地變化空間形態和方向。在人心理感受因素上,也吸收了文學、戲劇、電影諸方面的因素,如隱喻,追求戲劇性、電影蒙太奇手法及懸念效果等等。隨著城市建設步伐日益加快,人們對生存環境要求的提高,對精神價值追求關注,給我們致力于環境雕塑設計者展現了亟待深化和在新的范疇里探索研究的課題:拓寬知識面,加強各門類學科設計師的對話意識與合作精神,強化培養對環境空間的感受、理解與處理能力,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新材料特長,熟悉現代科學加工手段,增強現代設計審美意識及人文科學和現代思維方式觀念。這樣我們的環境雕塑才能多元化發展,雕塑語言才能更豐富。
廣場雕塑是一種公益性的城市雕塑,他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精神文明,還代表這整個城市的發展與其文化品味藝術修養。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身的發展史有自身的精神面貌,自身的文化優勢,自身的地域性及城市個性。這些從廣場雕塑就能夠體現出來,而且廣場雕塑還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是精神的啟迪,啟發人們熱愛生活,加速腳步使城市發展的更快,從此我們可以看到廣場雕塑還能昭示著城市未來的走向。廣場雕塑一般都新穎獨特、簡潔凝煉、美觀大方、便于制作,具有較強的形式美感和視覺沖擊力,與周邊環境協調,反映時代精神。
廣場是傳承與暢想的時代節點,廣場雕塑把一個城市厚重而美好的歷史記載在這里,與使人對話;讓使人看到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現在的活力與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