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C森林認證,
又叫木材認證,是一種運用市場機制來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目標的工具。FSC森林認證包括森林經營認證(Forest Management,FM)和產銷監管鏈認證(Chain of Custody,COC)。森林經營的認證,也稱森林可持續經營認證或簡稱FSC森林認證,它是針對森林經營單位,由獨立的第三方FSC森林認證機構根據所制定的森林經營標準,按照公認的原則和標準,對森林經營績效進行審核,以證明其達到可持續經營的要求的過程。產銷監管鏈認證是對木材加工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包括從原木的運輸、加工到流通整個鏈條進行鑒定,以確保終產品源自于經過認證的經營良好的森林。通過認證后,企業有權在其產品上標明認證體系的名稱和商標,即森林產品認證的標簽。
FSC森林認證正是由環境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組織在認識到一些國家在改善森林經營中出現政策失誤,國際政府間組織解決森林問題效果有限,以及林產品貿易不能證明其產品源自何種森林以后,作為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一種市場機制,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起并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力圖通過對森林經營活動進行獨立的評估,將"綠色消費者"與尋求提高森林經營水平和擴大市場份額,以求獲得更高收益的生產商聯系在一起。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傳統方法(如發展援助、軟貸款、技術援助和海外培訓等)大多忽視了商業部門,特別是忽視了木材產品的國際貿易。在世界范圍內,僅20%的林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但貿易對森林的直接影響是很明顯的。人們認識到,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為基礎的林產品貿易也能促進環境保護。FSC森林認證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以市場為基礎,并依靠貿易和國際市場來運作。
質量管理是在整個質量體系中運作的關鍵,所以實施質量管理必須建立質量體系。ISO9000族認為,質量體系是有影響的系統,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檢查性。要求一個組織所建立的質量體系應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典型質量體系文件的構成分為三個層次,即質量手冊、質量體系程序和其它質量文件。質量手冊是按組織規定的質量方針和適用的ISO9000族標準描述質量體系的文件。質量手冊可以包括質量體系程序,也可以指出質量體系程序在何處進行規定。質量體系程序是為了控制每個過程質量,對如何進行各項質量活動規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是有關職能部門使用的文件。其它質量文件包括作業指導書、報告、表格等,是工作者使用的更加詳細的作業文件。對質量體系文件內容的基本要求是:該做的要寫到,寫到的要做到,做的結果要有記錄,即寫所需,做所寫,記所做的九字真言。
ISO14000標準強調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要求建立職責明確、運作規范、文件化的監控管理體系,通過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和運行程序來達到環境目標和指標,實現環境方針。這套體系如果實施得當,將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員工素質,并有助于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經濟和環保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從根本上講,這與中國外經貿所倡導的“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經濟轉變”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以質取勝”和“外經貿戰略”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們應當從戰略的高度看待ISO14000,并將其納入中國的外經貿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