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單元輸出端子接線
輸出線盡可能遠離高壓線和動力線等干擾源
不能將輸出設備連接到帶“ . ”端子上
各“ COM ”端均為獨立的,故各輸出端既可獨立輸出,又可采用公共并接輸出。當各負載使用不同電壓時,采用獨立輸出方式;而各個負載使用相同電壓時,可采用公共輸出方式
當多個負載連到同一電源上時,應使用型號為 AFP1803 的短路片將它們的“ COM ”端短接起來
若輸出端接感性負載時,需根據負載的不同情況接入相應的保護電路。在交流感性負載兩端并接RC串聯電路;在直流感性負載兩端并接二極管保護電路;在帶低電流負載的輸出端并接一個泄放電阻以避免漏電流的干擾。以上保護器件應安裝在距離負載50cm以內
在PLC內部輸出電路中沒有保險絲,為防止因負載短路而造成輸出短路,應在外部輸出電路中安裝熔斷器或設計緊急停車電路
還有以PLC結構劃分成3類:1、整體式,將CPU、指令及數據內存模塊、I/O接口、電源模塊、數模轉換等集中在一個機箱內,結構緊湊、性價比高,一般小型PLC采用這種結構;2、模塊式,將各個硬件單元劃分成若干個模塊,各個模塊可裝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然后裝進機箱。用戶可選配不同模塊組成一個定制化PLC,具有配置靈活、 方便擴展和維修的特點,一般中大型PLC采用這種結構。3、疊裝式,結合了整體式和模塊式的特點,各個模塊相互獨立且靠電纜連接,易于擴展,配置更靈活,體積小巧。
PLC常見的輸出形式有繼電器輸出、晶閘管(可控硅)輸出、晶體管輸出。繼電器輸出型熱點:CPU驅動繼電器線圈,令觸點吸合,使外部電源通過閉合的觸點驅動外部負載,其開路漏電流為零,響應時間慢(約10ms),可帶較大的外部負載;晶閘管輸出型特點:CPU通過光耦合使三端雙向可控硅通斷,以控制外部交流負載,開路漏電流大,響應時間較快(約1ms)。晶體管輸出型特點:CPU通過光耦合使晶體管通斷,以控制外部直流負載,響應時間快(約0.2ms),可帶外部負載小;
PLC主要是運用于自動化技術控制技術中,怎樣綜合性地應用前邊學過知識要點,依據具體工程項目規定有效電容量自動控制系統,在這里詳細介紹構成程序控制器自動控制系統的一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