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是由二或四名運動員用球拍往返擊球的一項運動,是世界上重要球類項目之一。網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網球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國,現盛行全世界。
網球運動起源在法國。早在12—13世紀,法國的傳教士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掌極大一種類似小球的物體,一次來調劑刻板的教堂生活。漸漸地這種活動傳入法國宮廷,并很快成為當時貴族的一種娛樂游戲。當時,他們把這種游戲叫“掌球戲”。開始,他們是在市內進行這種游戲,后來移向室外,在一塊開闊的空地上,將一條繩子架在中間,兩邊各站一人,雙方用手來回擊打一種裹著頭發的布球。
14世紀中葉,法國王儲將這種游戲使用的球贈送英皇亨利五世,于是這種游戲便傳入英國。這種球的表面使用埃及坦尼斯鎮所產的為的絨布—斜紋法蘭絨制作的,英國人將這種球稱為“Tennis”,并流傳下來,直到現在,我們使用的球還保留著一層柔軟的絨面。15世紀,這種游戲由用手掌擊球改為用拍板打球,并很快出現了一種用羊皮制作拍面的橢圓形球拍。同時,場地中央的繩子也該為了網子。16—17世紀是這種活動的興旺時期,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賽。在這之前,由于這種活動只是在法國和英國的宮廷中流行,所以網球運動又成為“宮廷網球”和“皇家網球”。
1873年,英國的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改景了早期網球的打法,并將場地移向草坪地,同年出版了《草地網球》一書,提出了一套接近于現代網球的打法。1874年,又規定了球網的大小和高低,在英國創辦了簡易的草地網球比賽。1875年,英國板球俱樂部修訂了網球比賽規則后,于1877年7月舉辦了屆溫布爾登草地網球錦標賽。后來這個組織又把網球場地定為23.77米x8.23米的長方形,球網中央的高度為99厘米(在此之前,球網的高度是2.1234米),并確定了每局采用15,30,40、平分的記分方法。1884年,英國倫敦瑪麗勒本版球俱樂部又把球網中央的高度定為91.4厘米。至此,現代網球正式形成,很快在歐美盛行起來,成為一項深受歡迎的球類運動。
隨著網球運動的發展,在器材和場地設置等方面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網球拍由笨頭笨腦的木質拍,發展到制作精細的圓頭拍。此外在重量,材料,質量,形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球由原來的小布球,發展到膠皮球,橡皮球。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屆奧運會上,網球的男子單打于雙打被列為正式正式比賽項目。后來,由于國際奧運會和國際網球聯合會在“業余運動員”的定義上有分歧,已經連續七屆奧運會都進行的網球比賽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網球被列為表演項目,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網球重又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網球運動只有少數人中間流行。從1924-1946年雖6次派對參加戴維斯杯比賽,多是在、二輪被淘汰,技術、戰術水平較低。
新中國成立后,網球運動在起點低、基礎差、交往少的情況下逐漸發展,1953年在天津首次舉辦了包括網球在內的四項球類運動會(籃、排、網、羽),1956年舉辦全國網球錦標賽,后來全國網球等級聯賽定期舉行,并實行升降級制度,還定期舉辦全國網球單項比賽、全國硬地網球賽、全國青少年網球比賽,近年來又搞起了巡回賽,另外,老年網球賽、高校網球賽、少年網球賽。這些競賽對促進網球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十年代以來,我國網球運動水平提高幅度較快。1986年第10屆漢城亞洲運動會網球比賽,我國李心意獲女子單打。1990年第11屆北京亞洲運動會網球比賽,我國運動員獲得三塊、三塊銀牌和一塊銅牌(男子團體、潘兵獲男子單打、夏嘉平和孟強華獲男子雙打)。女子隊參加1991年聯合會杯網球團體賽,在58個參賽隊參賽隊中進入16強,李芳從國際網球排名200號位躍升到155位,夏嘉平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網球比賽獲得男子單打,……這些成績說明我國網球運動有了長足的進步,令人鼓舞。當然,從世界角度看,我國網球水平存在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一直以來,籌建于1911年,總部設于倫敦的國際網球聯合會(ITF)和世界男子職業網球選手的“自治"組織機構——國際職業網聯(ATP,也稱職業網球球員協會)在網球運動的推廣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獲得了較大成效。如A T P實施的以“讓網球運動更易于為人理解,讓更多的人喜愛網球"為目標的超級巡回賽等。使網球運動在全世界包括中國風行起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網球將會成為一項世界性的老少皆宜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