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加工設備起步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年產值只有七八千萬元,產品品種僅有100多種。近5年來食品加工設備行業每年以11%~12%的平均增長速度發展,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銷售總額由1994年的15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300億元,產品品種由1994年的270種發展到2000年的3700種。
肉制品加工設備是肉類工業發展必須而重要的保障。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原國家商業部為了提高我國的肉類深加工技術,開始從歐洲進口肉類加工設備。從那時開始,我國的肉類加工企業開始認識和了解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工藝及產品;肉類加工機械制造廠家也開始接觸先進的肉類加工設備,并開始借鑒國外的技術開發中國自己的產品。 除了在國內銷售外,已有多家企業開始拓展海外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設備已在應用或已有部分出口就沾沾自喜,實際上我們的產品與歐美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這是我們肉類加工機械制造業需要正確面對的現實。
干燥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熱能,為了節省能量,某些濕含量高的物料、含有固體物質的懸浮液或溶液一般先經機械脫水或加熱蒸發,再在干燥器內干燥,以得到干的固體。
在干燥過程中需要同時完成熱量和質量(濕分)的傳遞,保證物料表面濕分蒸汽分壓(濃度)高于外部空間中的濕分蒸汽分壓,保證熱源溫度高于物料溫度。
熱量從高溫熱源以各種方式傳遞給濕物料,使物料表面濕分汽化并逸散到外部空間,從而在物料表面和內部出現濕含量的差別。內部濕分向表面擴散并汽化,使物料濕含量不斷降低,逐步完成物料整體的干燥。
灌裝機構:
主要由成品水管、儲水包、升降灌裝閥、定位組裝等組成。瓶定位后,灌裝機在氣缸作用下上下運動并由瓶嘴限位控制打開及關閥。產品水經由管道,水包到灌裝閥注入瓶內,可保證灌裝精度及液位可調,并保證灌裝密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