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優質的茶菁,科學的生產工藝和合理的貯藏,即使是時光再久,也不可能讓劣質普洱茶脫胎換骨。
作為我國的傳統名茶,普洱茶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成長歲月里,普洱茶以自身獨特的品質,滋養了無數的蒼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其醫藥保健功能被一一發現,普洱茶受到了越來越多茶人的喜愛,并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共同話題。
在方興未艾的普洱茶熱中,有一種“唯時間論”正在流行母些不良商人混跡于普洱茶界,他們利用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以次充好隨意改變普洱茶生產日期者有之,以內飛和票號等商標偷梁換柱者有之,將新茶做日偽稱陳茶者有之,冒老號欺世盜名者有時間在他們的手中仿佛成了一根魔杖,只要任意貼在一餅普洱茶上,都可使其身價倍增。
其實影響普洱茶品質的因素很多,首先應該是茶菁,作為制作普洱茶的原材料,茶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普洱茶的品質。我們知道,普洱茶選用的原料是生長在云南的大葉種茶,這是云南特有的優良茶種,據云南茶科所化驗測定:在同一地區同一條件下,茶葉“水浸出物”大葉種比小葉種高3%~5%;茶多酚”大葉種比小葉種茶高5%~7%;“)L茶素”大葉種比小葉種高30mg-60mg。在普洱茶的主產西雙版納、思茅、臨滄茶區(北緯21°~249°),一般“水浸出物”為47%~48%,為479%48%,“茶多酚”為3“兒茶素”為170mg-190mg,均比其他緯度地區分別高出3%~7%、3%~8%、35mg40mg。由此可見,33%~38%,云南大葉種是名副其實的優良品種。可以說,優越的自然條件與優良的茶樹品種,為普洱茶的生產提供著良的原料,沒有這樣的原料,普洱茶將會大大遜色。一個有力的證據是,當年英國人為占領西藏地區的茶葉市場,曾派人盜竊普洱茶種,在大吉嶺種植,并秘密仿制佛海(今勐海)緊茶,偽制佛海茶商標,運至科倫坡混售,但是“橘生于準北為枳”,離開了特定的土壤、氣候和自然環境,即使是同為大葉種茶,即使是采用了同樣的生產工藝,但生產出的普洱茶品質就有了很大的差別。
在普洱茶史上譜寫下輝煌篇章的那些老茶莊,它們之所以留下了令人稱奇的普洱茶精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選用的是為優質的茶菁。以精制高級普洱茶聞名的同興號茶莊,制作普洱茶的茶菁都采自六大茶山的易武、倚邦等;而曾被道光皇帝欽賜“瑞貢天朝”的車順號茶莊,生產出的那些讓皇家贊不絕口的普洱茶,原料也是取自六大茶山。因此可以這樣說,茶菁的好壞,是關系到普洱茶品質基本的因素。
關系普洱茶品質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生產的工藝、技術與環境。與世界上的其他名茶相比,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十分煩瑣,其間涉及到許多生產環節,而每一個生產環節,又都關系到普洱茶品質的好壞。無論是毛茶的付制、發酵、翻堆、干燥、分篩、揀剔、拼配,還是普洱茶的壓制、包裝與貯運,都有極強的技術因素。其中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掌握得不好,都會影響普洱茶的品質。因此,對于優質的普洱茶來說,不是誰都可以生產的。近年來在普洱茶熱中,許多廠家和個人都擠進來做普洱茶,可是由于沒有過硬的技術作支撐,要生產出優質的普洱茶只能是天方夜譚。更有無良廠商,將從各地收購來的低價散茶,在惡劣的環境和潮濕的作坊中,通過加高溫和高濕做起發水普洱茶來,那樣的所謂“普洱茶”,即使給你一千年的光陰,也不可能修成正果。
其實,影響普洱茶品質的因素很多,就拿貯藏來說,一餅普洱茶,選用的是優質茶菁,采用的是科學的生產工藝,但如果貯藏不好的話,它的品質同樣難以保證。古人說:“種茶之家,芟鋤備之,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說的是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對于普洱茶,古人也有“或與他物同器,則雜其氣而不堪飲矣”的警句。因此,貯藏普洱茶一般要有專門的貯藏室、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濕度控制在75%左右、室內通風、不能和有異味的物品一起擺放、每隔3個月翻動茶葉一次、并用紫外線燈貯藏室等,但這些條件,只有那些有實力的普洱茶生產廠家,才有能力做到。
如今普洱茶市場流行的“越陳越香”,只是形成普洱茶品質的一個原因,并且這個越陳越香,只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的越陳越香。每一種普洱茶,都有一個的陳化期,在這個時間內,普洱茶的品質會與時光一同成長,但當茶葉的品質在時間的幫助下抵達以后,接下來它的品質反而會隨時光的流逝而下降。而且我們說的在一定時間內的越陳越香,是建立在優質茶菁基礎上的越陳越香,是依托科學生產手段的越陳越香,是滿足合理貯藏環境的越陳越香,沒有優質的茶菁、科學的生產工藝和合理的貯藏,即使是時光再久,也不可能讓劣質普洱茶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