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早是由美國卡耐基梅隴大學的軟件工程學院,借助Watt Humphrey一生在IBM工作踐行的軟件開發、過程改進與質量提升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編制而來;用于幫助美國軍方挑選和評估軟件以及系統集成供應商的軟件開發與服務水平的一套標準。因此,CMMI是建立在組織的業務績效目標的基礎之上,提供一整套過程改進實踐,并終建立績效改進體系,使組織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CMMI模型,告訴組織如何“改進”過程而非“定義”過程(延伸閱讀 > >)。CMMI的設計是用來將組織既有的過程,與行業實踐作比較,找到可行的改進部分,并提供度量改進進展的方法。這將幫助組織,建立和管理適合于自身獨特環境的整體績效提升系統。至今CMMI仍是軟件工程領域全球的資質評審與認證標準。
二、實施CMMI的收益
獲得全球性軟件與系統工程行業的認證,是對企業軟件研發與服務能力的認可。提升公司品牌形象與市場競爭力,幫助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政府對軟件與系統集成企業自主創新與發展的支持。讓公司持續、可控的向客戶交付符合要求的產品與服務。CMMI通過降低研發、生產和交付的成本,幫助公司提升經營業績。靈活運用CMMI的三種不同模型,用以幫助提升不同的商業需求。無論是CMMI DEV(研發)、CMMI SVC(服務)還是CMMI ACQ(采購),其主體是16個幾乎完全相同的核心過程域(Core PAs)。不同CMMI模型之間的差別,在于特定過程域(Specific PAs)所關注的不同的業務目標和管理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