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需要進行現場急救的常見情況:
心臟驟停: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如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電擊、溺水等。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停止或呈瀕死樣呼吸、大動脈搏動消失等癥狀,需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呼吸停止:常見于溺水、窒息、中毒、嚴重胸部創傷等。呼吸停止后,身體會缺氧,若不及時恢復呼吸,會導致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損傷。
嚴重出血:包括外傷引起的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和出血。如果出血量大且不能及時止住,會導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如車禍導致的肢體開放性骨折伴大出血、引起的血管破裂出血等。
休克:由嚴重創傷、大量失血、感染、過敏等原因引起。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意識模糊等,需要立即采取平臥、保暖、止血等措施,并盡快送往醫院。
中暑: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作業或活動,身體散熱困難,導致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患者可能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體溫升高、意識障礙等癥狀,需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進行降溫、補充水分等處理。
觸電:觸及電源后,電流通過身體,可引起局部、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驟停等。應立即切斷電源,對呼吸心跳停止者進行心肺復蘇,對部位進行簡單包扎。
溺水:人淹沒于水中,由于水吸入肺內或喉痙攣所導致的窒息。將溺水者救上岸后,要迅速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內的異物,使其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
中毒:包括食物中毒、中毒、氣體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呼吸困難、昏迷等不同癥狀,需盡快了解中毒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催吐、洗胃、通風換氣等,并及時送醫。
骨折與脫位:意外事故如車禍、摔倒、高處墜落等常導致骨折或關節脫位。骨折部位會出現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等癥狀,脫位關節會有疼痛、腫脹、彈性固定等表現。現場需對骨折進行臨時固定,以減輕疼痛和防止進一步損傷,對于脫位一般不建議自行復位,應及時送醫處理。
燒:由火焰、熱水、熱油、化學物質等引起。根據燒的程度不同,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輕度燒可進行冷水沖洗、涂抹膏等處理;重度燒則需要保護創面、避免感染,并盡快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