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養好土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場地選擇與雞舍建設
? 場地選擇:選擇生態環境良好、安靜、遠離交通要道和污染源的地方。有草地、樹林等自然環境,讓土雞能夠自由活動和覓食。例如,在山坡、果園或林地等地建場,場地內要有充足的水源,如小溪、泉水或人工打井提供清潔的飲用水。
? 雞舍建設:雞舍要具備良好的通風、保溫、防潮和光照條件。可以用磚瓦、木材或彩鋼板等材料搭建。雞舍面積根據養殖數量確定,一般每平方米飼養8 - 10只雞。同時,要設置合適的棲息架,讓雞有休息的地方;地面鋪上墊料,如稻殼、木屑等,以保持干燥和舒適。
二、品種選擇
? 選擇適合當地環境和市場需求的土雞品種。例如,三黃雞、蘆花雞、清遠麻雞等品種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土雞品種。這些品種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肉質鮮美等特點。在引進雞苗時,要選擇正規的種雞場,確保雞苗健康、無疫病。
三、飼料管理
? 雛雞飼料:雛雞階段(0 - 6周齡),需要提供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飼料。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應在18% - 20%左右,可以選擇專門的雛雞飼料,其中含有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同時,要保證雛雞隨時能喝到清潔的水。
? 中成雞飼料:中雞(7 - 18周齡)和成雞(19周齡以上)階段,可以適當降低飼料的蛋白含量,增加粗飼料的比例。例如,在飼料中添加玉米、麥麩、稻谷等谷物,還可以利用場地內的青草、昆蟲等天然飼料資源,讓土雞自由采食。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也能提高雞肉的品質。但要注意,不能完全依賴天然飼料,仍需要提供一定量的補充飼料,以確保雞的營養均衡。
四、疾病防控
? 預防接種:根據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和雞的生長階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種計劃。例如,在雛雞階段要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等;在中雞和成雞階段,要定期接種禽流感疫苗等。嚴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進行接種,包括接種途徑(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滴鼻等)、接種劑量和接種時間等。
? 日常:定期對雞舍、場地和養殖設備進行。可以使用過氧乙酸、百毒殺等劑。雞舍每周至少1 - 2次,場地每2 - 3周一次。同時,在進入雞舍前,工作人員要更換工作服和鞋,經過通道進入,防止將病菌帶入雞舍。
? 觀察雞群健康狀況:每天觀察雞群的采食、飲水、精神狀態和糞便情況等。一旦發現有異常的雞只,如精神萎靡、采食減少、呼吸困難、腹瀉等,要及時隔離并進行診斷和。
五、飼養管理
? 放養管理:土雞適宜放養,每天可以讓雞在室外活動一定時間,這樣有利于雞的生長和肉質的改善。但要注意控制放養的范圍和時間,避免雞走失或受到天敵的傷害。在放養初期,要對雞進行適當的訓練,讓它們熟悉環境和回舍的路線。
? 分群飼養:根據雞的年齡、性別和生長狀況進行分群飼養。不同階段的雞對飼料、環境等要求不同,分群飼養可以更好地滿足它們的需求,同時也便于管理和疾病防控。
? 光照和溫度管理:合理控制雞舍的光照和溫度。在雛雞階段,需要提供適宜的溫度和光照時間,促進雛雞的生長發育。隨著雞的生長,逐漸調整光照和溫度,使其適應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