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工程竣工結算書是竣工結算的核心環節,其準確性和完整性直接影響工程款的順利結算。以下從資料準備、內容編制、合規性等方面詳細說明注意事項:
一、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注意事項
資料完整性
確保涵蓋合同文件(施工合同、補充協議、招投標文件)、設計文件(施工圖紙、變更通知單)、現場簽證、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驗收報告等所有結算依據,避免因資料缺失導致審核受阻。
示例:現場簽證需包含監理、建設單位簽字及蓋章,隱蔽工程需附影像資料和驗收記錄。
資料規范性
簽證單、變更單等需按合同約定的格式填寫,明確變更原因、內容、工程量及費用影響,避免模糊表述(如 “增加管線若干” 應改為 “增加 DN100 鋼管 150 米,附平面圖標注”)。
核對資料日期邏輯,確保簽證、變更時間與施工進度一致,避免出現 “先施工后簽證” 的矛盾。
二、工程量計算的注意事項
計算規則一致性
嚴格按合同約定的計價規范(如《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或定額規則計算工程量,避免因規則混用導致爭議。
示例:土方工程若合同約定按 “清單工程量(凈量)” 計算,則不包含放坡及工作面增量;若按定額計價,需計入該部分工程量。
細節核對要點
對比清單與實際:逐項核對清單工程量與實際完成量,重點關注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涉及的工程量增減(如新增隔墻、管線改道等)。
隱蔽工程復查:對地基處理、管線預埋等隱蔽工程,需依據驗收記錄重新核算工程量,必要時附施工日志或影像佐證。
計量單位統一:確保工程量計算單位與清單、定額一致(如混凝土按 “立方米”、鋼筋按 “噸”),避免單位換算錯誤。
三、綜合單價與費用計算的注意事項
單價確定原則
合同內項目:按合同約定的綜合單價執行,若遇材料價格波動、政策調整等可調因素,需按合同條款(如調價公式、風險幅度)計算價差。
新增 / 變更項目:無適用單價時,需重新組價(參考定額或市場價),并附單價分析表(如人工、材料、機械費明細),經建設單位確認后計入結算。
費用計取合規性
措施項目費:文明施工費等不可競爭費用需按規定費率計取,其他措施費(如模板、腳手架)按實際發生或合同約定調整(如按實結算或包干使用)。
規費與稅金:按項目所在地政策標準計算,注意稅率調整(如增值稅率變動)對造價的影響,附政策文件依據。
其他費用:暫列金額需扣除未使用部分,暫估價項目按實際采購價調整,計日工、總承包服務費需核對簽證單或合同約定。
四、結算書編制格式與內容的注意事項
結構完整性
結算書需包含封面、目錄、編制說明、結算匯總表、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結算表、措施項目結算表、其他項目結算表、規費稅金表、附件(簽證變更單、單價分析表等),確保格式規范、邏輯清晰。
編制說明要點
明確結算范圍(如 “包含 ±0.000 以上土建工程”)、計價依據、調整因素(如 “鋼筋價差按 XX 期信息價調整”)、爭議問題處理方式等,避免歧義。
數據準確性
逐項核對工程量與單價的乘積、分部匯總及總造價,建議采用 Excel 表格公式計算,減少人工算錯風險;重點復查小數點進位(如保留兩位小數)和大、小寫金額一致性。
五、爭議預防與溝通的注意事項
提前預判爭議點
對施工過程中未及時確認的簽證、變更費用,需在結算書編制時附情況說明,并標注 “需協商確認”,避免審核時被直接核減。
示例:若某簽證因監理未及時簽字,可在結算書中注明 “已按實際施工,待補簽手續,金額暫計 XX 元”,并主動與建設單位溝通補辦。
溝通策略
提交結算書前,可與建設單位或監理提前溝通關鍵數據(如重大變更費用),減少審核時的分歧;審核過程中對爭議項保持書面記錄,便于后續協商。
六、合規性與時效性注意事項
規避高估冒算
嚴格按實際施工情況編制結算,避免故意多算工程量、高套單價(如將 C30 混凝土套用 C35 定額),否則可能面臨審核核減率超標的違約責任(如合同約定核減率超 5% 則承擔審核費)。
遵守時間節點
按合同約定的期限提交結算書(如竣工驗收后 28 天內),并保留提交憑證(如郵寄回單、簽收記錄),防止因超期導致結算失效。
七、案例警示與總結
案例:某項目結算書因未附鋼筋價差調整的政策文件,建設單位以 “無依據” 為由核減 120 萬元,施工單位需重新補充文件后才得以確認。
總結:編制結算書需以 “資料齊全、計算準確、依據明確” 為原則,兼顧合同約定與現場實際,同時通過提前溝通和規范流程降低結算爭議風險,確保工程款及時回籠。